欢迎您来到安庆市宜秀区纪检监察网站, 现在时间: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时评】以学正风廉洁味 粽香扑鼻清风来

  • 来源:
  • 时间:2023-06-21 10:26:15
  • 点击率:
  • 字体:大号 中号 小号
  • 打印

  

“廉者,政之本也。”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对“以学正风”作出深刻阐释,强调“要弘扬清廉之风”。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端午节将至,不妨伴着粽叶清香,开启一场别具风味的“包粽课”,从中体味传统工艺积厚流广的“廉洁味”。
  浸糯米——饱饮学识清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原材料处理得当,才能事半功倍。糯米只有经过充分浸泡,才能饱饮水分而发胀,让颗粒之间摩擦力增加,更容易压得紧实,使口感黏糯、精而不烂。内修“里子”,赶跑“心中贼”。“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涵养浩然正气同样如此,要时时刻刻勤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充实“知识库”,提升能力、增长才干,以免在时代的裹挟中“漏米”。时代发展瞬息万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思潮并存,各种利益交织,外在的干扰诱惑纷繁杂芜。党员干部要融通“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常学常新、常修常炼、常悟常进,自觉补足精神之“钙”,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洗粽叶——涤荡思想尘埃。粽叶干净,粽子才会入味香美。清洗粽叶分三步,先是清水冲洗去除可视浮尘和异物,接着加盐煮沸杀菌消毒,最后简单修剪至整齐美观。清洗粽叶的过程正如洗涤心灵、净化思想。在当下霓虹闪耀、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里,作为党员干部面对糖衣炮弹的诱惑更多了、灯红酒绿的魅惑更深了,纸醉金迷的蛊惑更强了,被“围猎”的危险充斥在成长的各个阶段,一粒“扣子”系错,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罪恶深渊。“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要摒弃“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心态,让检身自省成为习惯,在慎独、慎微、慎言、慎行中练就“火眼金睛”,勘破“魑魅魍魉”,棒斩“妖魔鬼怪”,在喧嚣尘上的人世间,永葆不染红尘“赤子心”。
  包粽子——扎牢拒腐篱笆。粽叶包得紧密、粽线扎得牢固,米粒才不会漏出。正如同粽子需要紧扎塑型,开展主题教育也需要红线“保驾护航”。党员干部要自觉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剖析、及时纠偏,增强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必须在法纪约束下用权、在制度笼子里办事、在规矩界限内作为。要带头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主动接受组织监督,把不敢腐的震慑效能与不想腐的思想优势融为一体,确保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群众“鸡毛蒜皮”的小事当成“关键大事”来办,让“人民公仆”印刻于心。
  煮粽子——烈火淬炼真金。慢工出细活,耐心熬煮,是粽子软糯香甜的“窍门”。粽子通常冷水下锅,水沸后以文火慢烹2-3小时,再焖上1小时,这样煮出的粽子才能透而不烂、唇齿留香。党员干部成才之路同样如此,唯有经历烈火“焚烧”、沸水“洗礼”,才能“粽香”四溢。要将甘于清贫、守住寂寞与慵懒散漫、消极懈怠区分开来,拒当躲事的“躺平”干部。新时代风高浪急,国内外考验愈加严峻,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要将民族复兴作为干事创业的“定海神针”,在惊涛骇浪的考验中砥砺意志、锤炼作风,锻造出堪当大任的真才实干。常言道,小火慢炖熬成色,千锤百炼出真金。面对困难挑战和矛盾冲突时,要静心修炼,稳坐“冷板凳”,在笃行求索中稳扎稳打,让廉德与担当的双莲“并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