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监督护农出实招 昔日荒地变良田
走进大龙山镇新新社区原高铁废弃渣场临时用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金黄的玉米田,微风拂过,阵阵清香扑面而来。
“真不敢想象原来荒废了四年的地,现在已经是一片良田,我家这块地有2亩多,年收入有1000块钱。其实钱多钱少不重要,关键是我们农民最见不得土地被浪费……”该地居民胡某顺笑着说。
渣场荒地变良田,还得从年初宜秀区纪委监委联合大龙山镇纪委开展的一次下沉监督说起。
“这片区域原来是用于堆放高铁建设过程中的渣土、石料等,项目完工后,一直无人问津,处于废弃状态,不仅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也种不了庄稼,对土地资源是极大的浪费。”新新社区红星组及周边居民对此处意见强烈。
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宜秀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深化运用区、镇、村(社区)三级立体监督机制,统筹整合“室组地”联动,聚焦复垦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环节开展靶向监督,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走访群众等方式,广泛收集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群众诉求。
考虑到新新社区红星组居民已通过棚改征迁搬离,复垦后的土地面临“无人种、难维护”的问题,大龙山镇纪委督促社区积极探索土地承包流转模式,对接种粮大户,将复垦后50余亩土地以400元/亩的价格从居民手中流转,由种粮大户承包经营,走出了一条“集体+大户+农户”合作共赢的好路子。
从“一块荒地”到“一片良田”,宜秀区纪委监委强化政治监督,将加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作为监督重点内容,督促属地及相关职能部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履职不力,不作为、慢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严肃追究责任,以有力监督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